今天给大家品读的是革命烈士赵一曼写给儿子陈掖贤的《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》。
背景
赵一曼(1905年10月-1936年8月), 女,汉族, 原名李坤泰,又名李一超,人称李姐。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(今四川省翠屏区白花镇) 。中国共产党党员,抗日民族英雄,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,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。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,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。赵一曼留有诗篇《滨江述怀》,其故里宜宾有"赵一曼纪念馆",相关电影有《赵一曼》《我的母亲赵一曼》等。

舍子从容赴国难
1936年8月2日凌晨,黑龙江哈尔滨至朱河的铁路线上,一条日军特别列车呼啸而过。这列火车上有一间牢房,关押着一位即将被押上刑场的女囚,她强忍着严刑拷打留下的剧痛给同一个人留下了两封遗书。写信的这个人就是抗日女英雄,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赵一曼。
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
宁儿:
母亲对于你没能尽到教育的责任,实在是遗憾的事情。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,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。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相见的机会了。希望你,宁儿啊!赶快成人,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!我最亲爱的孩子啊!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,就用实行来教育你。
在你长大成人之后,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!
1936年8月2日
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
宁儿:
母亲到东北来找职业,今天这样不幸的最后,谁又能知道呢?母亲的死不足惜,可怜的是我的孩子,没有能给我担任教养的人。母亲死后,我的孩子要代替母亲继续斗争,自己长大成人来安慰九泉之下的母亲。你的父亲到东北来,死在东北,母亲也步着他的后尘。
我的孩子,亲爱的可怜的我的孩子啊!母亲也没有可说的话。我的孩子要好好学习,这就是母亲最后的一线希望。
1936年8月2日
在临死前的你的母亲
赏析
赵一曼,本名李坤泰,牺牲时,她年仅31岁,与儿子分别已4年。之所以写下两封遗书,是为了保护亲人免遭敌人的追捕和迫害,她特意在第二封信中留下错误信息,并始终没有透露自己和儿子的真实姓名。两封遗书中,她对儿子的爱,却是深沉、伟大而真实的。在寻求民族解放的烽火硝烟中,有一种母爱叫“赵一曼”,它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屹立于众多女烈士之中。赵一曼、杨开慧、江姐、赵云霄、王叔振等人在牺牲前,都为儿女写下泣血遗言、托孤之信。在祖国面前,她们是毅然赴死的战士;在亲人面前,她们是舍小家为大家的烈士;在孩子面前,她们却是泣不成声的母亲……
一寸山河一寸血,一抔热土一抔魂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,流血牺牲的民族战士、视死如归的中华儿女、与子诀别的英雄母亲,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,我们新时代的检察人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,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承下去。我们不会忘记革命战争年代流血牺牲的勇士,更不会忘记这些母亲在国家危难时,“誓志为人不为家”的民族大爱!